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内容详情
学习梁家河,感悟大学问
——全市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发言摘登
来源:经济管理学教研室    作者:常蔷薇    点击数:129 发表时间:2018-06-28     字号: |大+  

读完《梁家河》,感触最深的就是梁家河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学问。《梁家河》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话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体现出总书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

《梁家河》一书是用咱们陕北特有的方言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和在梁家河七年艰辛的知青岁月,以及梁家河4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全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通篇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情怀,让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梁家河这个小山沟里真有大学问,大学问中还蕴含着大精神。所以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曾经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

也许有人会这样问:是习近平选择了梁家河,还是梁家河成就了今天的习近平。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习近平总书记后来不止一次谈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在陕北艰苦的7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他从一个城里人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农民,并学会了砍柴种地、烧火做饭。在这里,他还饱受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磨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经常在自制的煤油灯旁,啃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劳动之余,他先后读了大量关于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书籍,这让他在特殊的环境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心性品质不断坚定。

7年知青岁月,锻造了总书记坚忍不拔的品质、矢志不渝的信念、志存高远的胸怀、攻坚克难的意志、为民务实的情怀以及战天斗地的勇气。在梁家河插队时期的习近平,是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典范,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典范,是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在这个小山沟里,培养产生了我党坚强的领导核心,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引领新时代实现新梦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梁家河大学问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作为党校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梁家河大学问,时时以梁家河大学问提升自己、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组织,无愧于自己的合格党员干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