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实的事物,往往能流露出最真挚的感情,《梁家河》一书通过质朴的语言、日常的故事、细微的小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带给人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读完本书后,我想用三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来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年习近平对读书的痴迷,在梁家河的几年里,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在煤油灯前看书到深夜,早上起来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这些都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自己,很少能静下心来,仔细的完整的读一本。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穿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不勤于学习?作为一名青年人,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学有所得,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梁家河正如陕北其他的小村庄一样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面对种种困难,习近平自费到四川学习技术,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差,可耕土地少的问题,习近平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庄稼。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条件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是奋斗的结果。习近平能在21岁就当选村支部书记,入团、入党、入学,一步一个脚印,这,是奋斗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奋斗的结果。
三、撸起袖子加油干
习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到梁家河的时候只有15岁,从心智上来说还不够成熟,用群众的话说是个“娃娃”,看书的时候我常常想,如果在我15岁的时候到了梁家河,我能干的了什么?能过了“五关”吗?能被称为“好后生”吗?但就是在那种内外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带领群众为村上干成了一件件大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梁家河”。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从身边的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放开步伐奋力行!